社区二十载 真情解民忧——记"小巷总理"、离休干部刘春雁
来源:<a href='http://old.hbgyzy.edu 更新时间:2014/12/02

  不到十平方米的客厅里,八十多张奖状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83岁的刘春雁拿出七本相册,里面记录着她在社区工作的点点滴滴,闲来翻看,如数家珍。

  社区4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再就业

  1993年,大连金州纺织厂的离休干部刘春雁来到中山区昆明街道华昌社区工作,开始了她服务基层的晚年生活。

  刘春雁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期间,正赶上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为了数百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她不知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我兜里总是揣着一个小本子,每当看到报纸上、店面上有招工的信息,就记下来,与招工单位联系,再亲自领着他们去面试。”刘春雁说。

  “当时我也有子女失业,但我想有活应该先紧着别人,不能先想着自己。”刘春雁腾出自己的办公室,建立了社区服务站,组织了卖报队、美发队等,让下岗人员为社区提供各项家政服务。

  在她的努力下,华昌社区417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就业,成为无失业社区。

   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华昌社区有个女孩叫李晓琳,12岁时妈妈病故,父亲又得了重病。李晓琳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半身不遂的爸爸。2001年,李晓琳收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面对近万元的学杂费,她萌生了放弃学业、打工攒足学费再考的念头。

  得知此事后,刘春雁说:“你回去做好上学准备,学费的事我来解决。”她通过广播电台中的《大连好人》节目,找到几位爱心人士资助她4年的学费、生活费。李晓琳上大学期间,刘春雁还联系社区医院为她爸爸治病。

  现已工作的李晓琳说:“我上大学时每年都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刘奶奶对我像亲人一样,给了我向上的力量。现在我也积极参与公司里的慈善项目,尽我所能帮助他人。”

  十多年来,刘春雁先后资助了8位家庭困难的学生,帮4人圆了大学梦。这些年她助学、捐款约10万元,这对有三个失业子女的刘春雁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刘春雁说:“我们这一代干部把钱看得很淡,但是我们花一分钱还得掂量掂量,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

  离休不离岗,退休不退志

  在社区工作期间,刘春雁了解了社区里的很多感人故事,于是她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把它们写成剧本,进行演出宣传。这一写就写了20年,写了20多部,有反映邻里互相帮助的《邻里情》,有表现警民鱼水情的《李警官回来了》,有讲述城管爱民执法的《情与法》。

  “每年社区春节联欢晚会上,刘妈创作的短剧都是我们的压轴节目,老百姓看了很喜欢。”现任华昌社区支部书记管红颜说。

  “一朵鲜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刘春雁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大家都这么做,才会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2004年,73岁的刘春雁告别了社区的一线工作,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虽已‘二次退休’,但我的岗位仍在社区、楼院,我离休不离岗,退休不退志,党员是永远不能退休的。”

  “别人劝我该享福了,我却觉得奉献换来的也是福,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快乐。”刘春雁说。直到现在,刘春雁还担任中山区“海霞艺术团”的团长,每年都组织演出团去部队、农村、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她还担任大学的校外辅导员,带领大学生慰问“空巢”老人,走访患病的孤儿。她常年做义工,坚持每天早晨义务辅导老年人晨练。

  “有人认为学雷锋就是付出,我认为这只说对了一半。学雷锋是要付出,但有付出便有收获,这种收获和快乐是用金钱换不来的。”她在笔记本的第一页上写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