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礼仪文明引领新型城镇化
来源:<a href='http://old.hbgyzy.edu 更新时间:2014/12/02

  陆勤毅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传统礼仪是传统文化体系中最为系统、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部分。尤其是当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之后,礼和礼仪就从贵族社会的原则演变为大众生活的准则,成为实现社会调节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我们曾失去理智和冷静,认为传统礼仪应该与封建社会一起埋葬。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礼”作为封建主义思想的遗毒遭到空前的口诛笔伐,各种礼仪规范被扫荡殆尽。当今天需要重建文明社会的礼仪规范时,才深感到破坏的严重性。

  转型期的当下中国,如何对待传统礼仪,关键在于如何服务于现代社会。要摒弃传统封建礼教吃人的奴性的一面,去除其“辨贵贱、明等级”的社会控制意义,向平等性人际交往符号上的转换。因为在现代文明社会的语境、功用下,礼同样是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成员和谐共处的必要文化符号。

  中国的现代文明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中。在植根传统文明土壤、吸收外来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中国特色的文明新模式已经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的进步和转型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正日益推进的城镇化,需要礼仪文明的引领。新型城镇化是对现有生产生活的一次质的提升,这迫切需要新市民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素养等方面与产业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与发展相同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则是提升人、使人的能力素质与现代城市文明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延续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当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形成一套属于本区域的、完整的文化价值体系,深刻影响着当地政治、经济制度的建设和政策的施行。传承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就是延续城市的文脉、延续城市的精神。首先要重视核心价值理念的培育和确立;其次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要重视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